主讲人:贝尔纳·弗朗科(Bernard Franco) 教授
主持人:庄佩娜 副教授
讲座地点: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1会议室
讲座时间:2025年10月29日15:00-17:00
 
主讲人简介:
贝尔纳·弗朗科(Bernard Franco)是法国索邦大学的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他同时是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他曾于2019年至2022年担任欧洲比较文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主席,并自2024年起担任《CompLit:欧洲文学、艺术与社会杂志》(CompLit. Journal of European Literature, Arts and Society)的联合主编。自2020年以来,他还一直担任“游戏与社会”科学研究组主席。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浪漫主义、法德文学交流、戏剧理论、艺术家小说以及文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他的主要著作则包括:《品味的专制:1797-1814年法国关于德国悲剧模式的辩论》(Le Despotisme du goût. Débats sur le modèle tragique allemand en France, 1797-1814,2006年),《比较文学:历史、领域与方法》(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Histoire, domaines, méthodes,2016年)。
 
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座将聚焦于阅读行为与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读者都在践行着一种比较文学的批评行为,因为我们所有的阅读都是在与此前的阅读经验相对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来考察读者的态度是十分有益的。
广义上的文学时常将“阅读行为”本身主题化:例如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或是在翁贝托·埃科的《玫瑰之名》中——后者与博尔赫斯的《虚构集》一样,是一部关于图书馆的虚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角色成为了第一读者,作者成为了第一批评家,并提出了作品如何被(作为文学)认可的问题。
文学文本的经典化(canons)这一难题,决定了文本将被如何阅读。例如,如果温斯顿·丘吉尔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回忆录》还会被承认为文学文本吗?在阅读行为中,将一部文本纳入文学领域,需要经历一个(与其他文本)辨析其异同的过程。
这种阅读方式引向了“细读”(close reading)与“远读”(distant reading)的分野。基于此,佛朗哥·莫莱蒂(Franco Moretti)使用“树”与“浪”的对立意象来表达“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对立,并将其作为理解文学文本的两种不同方式。“远读”、“世界文学”和长时段的文学史研究导向了一种利用大数据(big data)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与比较文学之间的这种当代联系,最终引出了一个悖论——对文学文本的“非人类”阅读。
 
主讲人照片:
 
支持学术签到!